安康日报:茶马古道,崇山峻岭间留下“背佬”西行的脚印

  • A+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安康日报:茶马古道,崇山峻岭间留下“背佬”西行的脚印

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始于紫阳瓦房店的茶马古道亦是如此。

紫阳产好茶,西北藏民主食牛羊肉而需茶分解脂肪、防止燥热。于是,自唐朝起,在茶马政策的推动下,紫阳茶便源源不断地送到大西北,换回了戍边所需的一匹匹战马。茶马互市的活跃,吸引着一代代背佬,或肩挑背扛,或马驮紫阳茶,从瓦房店走向秦巴崇山峻岭,踏出了这条从紫阳经汉中到宁夏至甘肃的陕甘茶马古道。

斯人已去,如今,紫阳茶早已逾越秦岭巴山的障碍,火车的长鸣代替了驼铃马啸,唯有那些残存的遗迹、文化学者的艰辛奔跑、紫阳茶的再度远航,还在继续着这段如歌如泣的风尘之旅。

茶马古道,人们认识它是从电影《茶马古道》开始的,而电影《茶马古道》反映的则是川藏、滇藏茶马古道,陕甘茶马古道鲜为人知,是西北大学教授、陕西省秦商研究会副会长、陕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刚,著名茶文化学者丁文,茶马古道研究者曾小勤等一批文化学者,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结合实物佐证,解开了始于紫阳的这条茶马古道的神秘面纱。

2010年,在“中国第一条茶马古道紫阳高峰论坛”上,以李刚为首的专家组就一致认为,中国第一条茶马古道是陕甘茶马古道,成于公元641—835年。紫阳县瓦房店是这条茶马古道的主要发源地,紫阳茶是这条古道上1000多年流通的重要物资。

这条古道是怎么形成的呢?李刚认为:中国茶马古道有3条,第一条是陕甘茶马古道,是中国内地茶叶西行并换回马匹的主道;第二条是康藏茶马古道,也主要是陕西人开辟的;第三条才是滇藏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形成源于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但没有蔬菜,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因此,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陕南从汉唐以来就形成以金州(今安康)为中心的紫阳茶区(包括紫阳、汉阴、石泉、西乡、城固、汉中以及四川保宁府的部分产茶区县)。在冷兵器时代,战马是主要的作战工具,为了防范边外西番等少数民族的侵扰,维护边疆安全,获取战马,从宋以来就实行用陕西茶产换取边外少数民族战马的“茶马交易”政策。到明代更上升为国家安边的基本政策,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运送陕西茶产到边疆,背佬们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

著名茶文化学者丁文对陕甘茶马古道的路线做过系统的研究,他撰文认为:清朝、民国时期,大宗紫阳茶西行沿茶马古道、东进沿汉江航道,安康为转输地和西行东进的起点。陕西茶马古道可以划分为三个板块:西路以汉中市为中心,褒斜道、金牛道一线贯通,辅以北边的陈仓道、南边的米仓道,沟通南边的巴蜀茶区与西边的甘青新茶马贸易区;中路以洋县为中心,以陕西首府西安为终点,子午道、荔枝道一线贯通,辅以北边的傥骆道,沟通南边的巴蜀茶区与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南路以安康、汉中为两端,东西走向,贯通陕西茶马古道西路和中路,不仅连接整个陕南茶区,还是江南茶西行的通道之一。

紫阳有无茶马古道的遗迹呢?对紫阳茶史有过深入研究的曾小勤先生做过一些实地考察,在他的《紫阳煮茶》一书中写道:羁马庄是陕南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驿站。清末民国年间,是瓦房店、红椿坝驮茶马帮赴汉中的咽喉之地。庄宅地处紫阳、镇巴两县交界之处,逆渚河西行过尚家坝便是。民国初年马步芳盘踞西北,破左宗棠清时茶盐厘金制,借以装备军械之名,私设茶贸公司,大掠茶利,直接到汉中设柜收茶,使紫阳茶大量西走汉中。土匪周华堂、王三春、 胡宝安等安寨铜锣贯、云雾寨、光明寨等地,时土匪劫掠茶商,茶客避险就远,大批骡马驮茶队便翻滚子岭,过羁马庄,走镇巴县小河,到巴庙,翻越高庄子直插西乡五里坝。

2013年5月,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了1943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第一条茶马古道的主要发源地——瓦房店会馆群榜上有名。

瓦房店,位于紫阳县向阳镇。由于汉江下游筑坝蓄水修水电站,盛极一时的小镇整体搬迁到向阳镇,延绵数百年的瓦房店老街与历史一起沉入水下,仅有北五省会馆保存完好。

重走古道时,虽逢会馆修葺,但其建筑的精美窥见一斑。整座建筑三重天井呈阶梯状,沿南北中轴线上依次建有戏楼、观戏楼、钟鼓楼、过殿、大殿。正殿现存石雕、砖雕、彩绘壁画保存完好,特别是彩色壁画,内容以三国故事、古代节孝为主题,以工笔重彩手法绘制而成,壁画人物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活,历经百年依旧线条清晰,色彩鲜艳。据紫阳县委宣传部同行人员介绍:五省会馆壁画是目前陕西境内发现的最大一处清代建筑壁画,也是茶马古道最有力的见证。

在紫阳红椿镇尚坝村有个羁马桩,位于山沟底的小溪旁,一串被磨得光亮的石阶,将两栋土木结构石板房分开,一栋主体部分已坍塌,另外一栋也已摇摇欲坠。主体坍塌的房屋一层为拴马的地方,留有导粪槽,二楼是马帮留宿的地方。另一栋吊脚楼造型、地基为青石垒砌,正面用木板为墙,应是铺面用房。

当地的村民说:这里曾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背佬和马帮从瓦房店启程,到羁马庄歇息后沿河谷上山,翻过大山就到了汉中的镇巴县。

茶马古道的另一主要佐证资料是《何君阁道碑》原石。2004年3月15日,一小学教师在四川荥经县烈士乡冯家村临河悬崖的一个凹槽里,发现了《何君阁道碑》,碑文全文如下:“蜀郡大守平陵何君(笔者注:金文大与太通用),遣掾临邛舒鲔,将徒治道,造尊楗阁,袤五十五丈。用功千一百九十八日。建武中元二年六月就。道史任云、陈春主(丹书)。”有学者认为,《何君阁道碑》原石的发现,证明了此处是链接西南茶马古道和安康茶马古道中的一个环节。史载,安康的茶马古道,是从紫阳的任河与渚河交汇处的瓦房店古镇起,一路经西乡、汉中到河西走廊,和以咸阳为出发点的丝绸之路相接;一路是从任河进入四川到成都,再通过雅安地区荥经境内的尊楗阁茶马古道,就和西南地区的茶马古道相连接,通向西藏、印度、缅甸等地。

清脆的马帮铃声悠然远去,深深浅浅的马蹄印还留在青石板上,留在传说中。曾小勤说,紫阳茶马古道终止于1952年,这一点,在重走古道过程中,也得到了沿途许多老者的应证。时过半个多世纪,紫阳茶依然顽强而蓬勃地发展着。那么,遭遇市场经济的紫阳茶又是怎样延续先辈的“茶马古道”呢?

江祖友无疑是新生代“背佬”再上茶马古道的典范。上世纪80年代末,生意失意的江祖友听父辈讲起“背佬”西行的故事,用帆布包装着30斤茶叶踏上了“茶马古道”,在宁夏银川找到了当地人半个多世纪仍念念不忘的紫阳茶。自此,紫阳至银川这条“茶马古道”成了江祖友的 “两点一线”,以银川为中心辐射周边的人们,又可以喝上“紫阳春”茶了。20年前,他就创造出销售47万斤茶叶的销售记录,年上缴利税10多万元,获得了纳税模范大户荣誉称号。30多年来,江祖友始终循着先辈的足迹,风雨兼程,将一斤斤“紫阳春”送到藏区,成为了紫阳当之无愧的茶马古道精神传承人。

如今,江祖友已成功研发出“绿茶的茶青、铁观音的摇青、红茶的发酵”制作技艺,茶叶汤色好,解决了紫阳青茶不易保存易变质的问题,他说:采用这种办法制作,以后藏区人民就可以喝上更新鲜的紫阳茶了。

除了江祖友,紫阳毛尖制茶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唯一传人、和平茶厂的曾朝和也一次次踏上“茶马古道”,曾将紫阳茶送到俄罗斯,并吸纳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到紫阳学习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等。据了解,俄罗斯虽然不产茶,但是人们习惯饮用的无酒精饮料首推茶叶。17世纪,中国的砖茶在俄国培养起一个稳定而庞大的消费群体。当年中国商人从南方采购茶叶汇集到归化(今呼和浩特市),然后以骆驼为运输工具,途经乌兰巴托、恰克图、科布多,或走多伦、经棚、赤峰、二连等地,终点站是俄国贝加尔湖一带乃至圣彼得堡。

与紫阳茶一起,从瓦房店出发,走过秦巴崇山峻岭,走进全国人民心中的还有紫阳民歌。紫阳民歌是紫阳先民劳作时创造出的智慧结晶,也是一代代背佬山中歇息、晚间调节情绪的最好“调味品”,是藏在背佬心中的最美激情。

紫阳民歌所用方言似川、似楚,韵味独具。2006年,紫阳民歌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5年过后,时年64岁的何耀信被陕西省文化部门认定为紫阳地区唯一的民歌文化传承人。

weinxin
子午古道紫阳富硒茶微信
扫微信可随时随地咨询,分享紫阳富硒茶知识。微信号:zyfxc123
zyfuxicha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